- ? 全部信息
- ? 安徽建筑大學
- ? 北京交通大學
- ? 北京科技大學
- ? 北京理工大學
- ? 常州大學
- ? 長安大學
- ? 長春工業大學
- ? 東南大學
- ? 廣東工業大學
- ? 廣西民族大學
-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杭州師范大學
- ? 河海大學
- ? 河南工業大學
- ? 河南師范大學
- ? 湖北工業大學
- ? 華中科技大學
- ? 華中農業大學
- ? 華中師范大學
- ? 江南大學
- ? 江蘇大學
- ? 蘭州大學
- ? 遼寧師范大學
- ? 南京工業大學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南京理工大學
- ? 南京林業大學
- ? 南京農業大學
- ? 南京審計大學
- ? 南京師范大學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南京郵電大學
- ? 寧波大學
- ? 蘇州大學
- ? 天津師范大學
- ? 武漢工程大學
- ? 西南大學
- ? 揚州大學
- ? 云南大學
- ? 云南農業大學
- ? 云南師范大學
- ? 浙江工業大學
- ? 鄭州大學
- ? 中國地質大學
-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 中南大學
-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 中央美術學院
- ? 重慶大學
- ? 暨南大學
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單位性質:國有企業
- 單位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單位規模:1000-5000人
- 宣講時間:2022-04-19 14:00-16:30(周二)
- 宣講學校:中南大學
- 宣講城市:湖南省 - 長沙市
- 宣講地址:校本部 科教南樓404
一、公司簡介
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1955年7月建院,曾先后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冶金工業部、國務院國資委。1999年7月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大型科技企業。2009年11月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長沙礦冶研究院重組,長沙礦冶研究院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全資子企業。長沙礦冶院主營業務包括資源環保業務、新材料業務、科創運營平臺三大業務體系。擁有國家及省部級研發平臺25個。2020年4月成功入選國家“科改示范行動”企業。
二、招聘信息
部門 | 崗位 | 需求人數 | 專業 | 學歷 | 工資待遇 | 企業聯系人 | 聯系方式 |
所屬科研所 | 高層次人才 | 2 | 冶金專業 | 博士 | 面議 | 周力 李靜 |
177****7662 189****1470 |
所屬科研所 | 高層次人才 | 1 | 應用數學或相關專業 | 碩士及以上 | 面議 | ||
所屬科研所 | 博士后 | 5 | 有機化學、化學工程、環境工程、巖石學、礦床學、礦物學、計算機相關專業等 | 博士 | 面議 | ||
所屬科研所 | 博士后 | 2 | 機械專業 | 博士 | 面議 | ||
所屬科研所 | 市場營銷崗 | 3 | 材料、冶金、化工等 | 本科及以上 | 15-20萬 | ||
所屬科研所 | 品質管理崗 | 1 | 材料、冶金、化工等 | 本科及以上 | 12-15萬 | ||
所屬科研所 | 技術研發工程師 | 18 | 礦物加工工程、環保、化學、冶金、流體力學、結構力學專業 | 碩士及以上 | 10-25萬 | ||
所屬科研所 | 研發(助理)工程師 | 4 | 礦物加工工程、冶金 | 本科及以上 | 10-15萬 | ||
所屬科研所 | 工藝設計師 | 13 | 選礦、冶金、環保、自動化、電氣、土木工程、熱力暖通等 | 本科及以上 | 12-14萬 | ||
所屬科研所 | 技術工程師 | 2 | 機電一體化或者電氣專業 | 本科及以上 | 16-18萬 | ||
所屬科研所 | 控制工程師 | 5 | 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 本科及以上 | 10-15萬 | ||
所屬子公司 | 分析師(儀器分析方向) | 2 | 材料、化學等相關專業 | 本科及以上 | 8-15萬 | ||
所屬子公司 | 分析師(環境檢測方向) | 5 | 環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藥品化學相關專業 | 本科及以上 | |||
所屬子公司 | 分析師(新能源材料檢測方向) | 5 | 材料學、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應用化學相關專業 | 本科及以上 |
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沙礦冶院)始建于1955年,曾先后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冶金工業部、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2003年開始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2009年成為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的直管科研單位。擁有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及省部級研發平臺13個。
作為國家金屬資源開發利用重大創新基地,長沙礦冶院自建院以來一直是國家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科技計劃項目的主要承擔單位,取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1200余項,為行業技術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踐行國家海洋戰略三十年,先后成功開展我國首次深海輸運試驗和海底采礦試驗,掌握了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核心技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作為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專業從事新能源材料研究開發三十年,形成了完整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中試孵化—產業轉化—龍頭示范”創新創業鏈,以“一院二園一基地一基金”(長沙新能源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五礦麓山科技創新園、中國五礦麓谷科技產業園、中國五礦國家新能源材料產業基地、新能源材料雙創基金)為建設內容,與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國五礦新能源材料雙創示范基地”,聚集全球高端人才和領軍人物,吸引國內外創業創新企業,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材料科技協同創新平臺。
長沙礦冶院堅持“技術研發、產業孵化、成果轉移”創新發展模式,經過60余年的改革發展,培養造就了以余永富、劉寶琛院士為首的一大批科技創新人才,榮獲“中國十大科技成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等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500多項,孵化了以金瑞科技(現更名為五礦資本,股票代碼600390)、惠同新材(股票代碼833751)、長遠鋰科、金馳材料、金爐科技等公司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為集團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金屬礦產企業集團”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聯系我們
咨詢QQ:2355660117

快速注冊 立獲高薪

微信公眾號

微信咨詢
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職場信息
推薦信息